11.2 保温计算


11.2.1 经济保温层厚度应根据管道年散热损失、热价、保温结构造价及贷款利率等计算。
11.2.2 供热管道保温结构的散热损失、保温层外表面温度、供热介质温降及管沟内温度的计算应按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执行。
11.2.3 按规定的温降、散热损失、环境温度等技术安全条件计算双管或多管地下敷设管道的保温层厚度时,应选取满足技术安全条件的经济保温层厚度组合。
11.2.4 计算地下敷设管道的散热损失,当管道中心埋深小于2倍管道保温结构外径(或管沟当量外径)时,环境温度应取地表面的土壤自然温度;当管道中心埋深大于或等于2倍管道保温结构外径(或管沟当量外径)时,环境温度可取管道(或管沟)中心埋深处的土壤自然温度。
11.2.5 计算年散热损失时,供热介质温度和环境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热水管网介质温度应取运行期间的平均值;
    2 蒸汽管网介质温度应取逐个管段年平均值;
    3 凝结水管道介质温度应取设计温度;
    4 地上敷设的管道,环境温度应取运行期间室外平均温度;
    5 地下敷设的管道,土壤(或地表)温度应取运行期间平均土壤(或地表)自然温度;
    6 经常有人工作、有机械通风的通行管沟和综合管廊的沟内温度应取40℃。
11.2.6 按规定的供热介质温降条件计算保温层厚度时,应选择最不利工况进行计算。供热介质温度应取计算管段在计算工况下的介质平均温度,环境温度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上敷设的管道,应取计算工况下相应的室外空气温度;
    2 地下敷设的管道,土壤(或地表)温度应取计算工况下相应的月平均土壤(或地表)自然温度;
    3 通行管沟和综合管廊敷设的管道,管沟内温度应取40℃。
11.2.7 按规定的土壤(或管沟)温度条件计算保温层厚度时,供热介质温度和环境温度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蒸汽管网应按下列工况计算,并取保温层厚度较大值:
    1) 供热介质温度取计算管段的最高温度,环境温度取同时期的月平均土壤(或地表)自然温度;
    2) 环境温度取最热月平均土壤(或地表)自然温度,供热介质温度取同时期的最高运行温度。
    2 热水管网应按下列工况计算,并取保温层厚度较大值:
    1) 冬季环境温度取最冷月平均土壤(或地表)自然温度,供热介质温度取设计温度;
    2) 夏季环境温度取最热月平均土壤(或地表)自然温度,供热介质温度取同时期的运行温度。
11.2.8 按规定的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条件计算保温层厚度时,蒸汽管网的供热介质温度和环境温度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供热介质温度应取可能出现的最高运行温度;
    2 地上敷设的管道,环境温度应取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3 室内敷设的管道,环境温度应取室内可能出现的最高温度;
    4 地下敷设的管道,土壤(或地表)温度应取最热月平均土壤(或地表)自然温度;
    5 检查室、通行管沟和综合管廊内的管道,当人员进入维修时,管沟内温度应取40℃。
11.2.9 按规定的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条件计算保温层厚度时,热水管网应按下列工况计算,并取保温层厚度较大值。
    1 冬季供热介质温度应取设计温度,环境温度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上敷设的管道,环境温度应取供热介质按设计温度运行时的最高室外日平均温度;
    2) 室内敷设的管道,环境温度应取室内设计温度;
    3) 地下敷设的管道,土壤(或地表)温度应取最冷月平均土壤(或地表)自然温度;
    4) 检查室、通行管沟和综合管廊内的管道,当人员进入维修时,沟内温度应取40℃。
    2 夏季供热介质温度应取同时期的运行温度,环境温度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上敷设的管道,环境温度应取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2) 室内敷设的管道,环境温度应取室内可能出现的最高温度;
    3) 地下敷设的管道,土壤(或地表)温度应取最热月平均土壤(或地表)自然温度;
    4) 检查室、通行管沟和综合管廊内的管道,当人员进入维修时,沟内温度应取40℃。
11.2.10 当采用复合保温结构时,耐温高的材料应作内层保温,内外层保温材料的界面温度应等于或小于外层保温材料的允许最高使用温度的80%。
11.2.11 采用软质保温材料时,应按施工压缩后的密度选取导热系数,保温层的设计厚度应为施工压缩后的保温层厚度。
11.2.12 计算管道总散热损失时,由支座、补偿器和其他附件产生的附加散热损失可按表11.2.12给出的散热损失附加系数计算。
表11.2.12 散热损失附加系数

条文说明
11.2.1 经济保温层厚度计算参数应根据工程条件和当地价格确定。
11.2.2 本标准附录C架空敷设供热管道保温的散热损失、保温层外表面温度的计算方法与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8175和《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一致,还增加了管沟敷设和直埋敷设供热管道保温的散热损失、表面温度、温降的计算方法。
11.2.3 地下多管敷设的管道温度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在满足给定的技术条件,可以有多种管道保温厚度的组合方案,设计时应选择最经济的各管道保温厚度组合,也就是保温设计按有约束条件(技术要求)的经济厚度优化设计。
11.2.4 本条规定的目的是简化计算过程。
11.2.5 经济保温厚度计算及年散热损失计算都是采用全年总量。故计算时无论介质温度,还是环境温度都应采用运行期间平均值。
11.2.6 按规定的供热介质温度降计算保温厚度时,应按最不利条件计算。蒸汽管道的最不利工况应根据用汽性质分析确定,通常最小负荷为最不利工况。
    热水管道运行温度较低、散热损失小,且水的热容量比较大,因此热水温度降较小,一般不按允许温度降条件计算。
11.2.7 按规定的土壤(或管沟)温度条件计算保温层厚度时,应选取使土壤(或管沟)温度达到最高值的供热介质温度和土壤自然温度。冬季供热介质温度高但土壤自然温度低,而夏季土壤自然温度高但介质温度低,故应进行两种计算,取其保温厚度较大者。
11.2.8、11.2.9 按规定的保温层外表面温度条件计算保温层厚度时,应选取使保温层外表面温度达到最高值的供热介质温度和环境温度。理由同本标准第11.2.6条。
11.2.10 为保证外层保温材料在运行时不超温,设计时界面温度取值应略低于保温材料的最高允许温度。本次修订取用《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CJJ/T104-2014的规定,取80%,有利于保证外层保温材料的使用寿命。
11.2.11 软质或半硬质保温材料在施工捆扎时,必然会压缩,厚度减少、密度增加,相应也就改变了材料的导热系数。设计时应考虑这些因素,使设计计算条件符合实际。
11.2.12 根据管路附件保温经常损坏的工程实际情况,本条规定的数据对原规范地上(架空)敷设管道进行了调整,增加了5%的散热损失附加系数。
    当附件保温较好、管径较大时,取较小值;当附件保温较差、管径较小时,取较大值。

查找 上节 下节 收藏 笔记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